首页  |  头条  |  要闻  |  山东  |  中国  |  国际  |  文旅  |  体育  |  评论  |  财金  |  教育  |  汽车  |  消费  |  吃喝  |  映像  |  周刊
首页>济宁频道>内容详情

相约南阳镇,体验古运河名镇的魅力风情

2021-10-11 15:38:29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
打印

微山县南阳镇,因位居微山湖上,又有古运河通过,自古以来,地理区位重要,物阜人和,商贸繁荣,文化灿烂。近日,由山东商报·速豹新闻网、速豹新闻手机客户端共同举办济宁“运河岸边的美丽乡村”媒体采风活动走近南阳镇,在这里,领略古运河名镇的风采,感悟一方风情的美丽嬗变。

采访团一行自陆地码头登船,机动船犁过雪浪,坐观白鹭飞翔,苇荻依依,碧荷悦目。一段几公里的水路尽头处就是南阳古镇,远观仿佛如同琼楼玉宇一般,一派古色古香。

“南阳镇,历史悠久,早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有人居,后来出土的石碑佐证,这里是古时候的水上驿站,也是重要的物资商贸集散地。这里文物古迹很多,有古运河、康乾别苑、胡记钱庄、河神庙遗址等等;这里有诸多脍炙人口的人文佳话。尽管古镇不大,但是出了两位状元,一位是清代文状元马西华,一位是清代武状元胡良玉。有趣的是,文状元留下了一篇耐人寻味的《钱赋》;而武状元留下了一座钱庄……”导游马先生向我们介绍说。一边走在南阳古镇的青石板路上,一边寻味着导游的解说,南阳古镇,于历史的蒙胧中向我们走来……

南阳镇,南距谷亭、北到鲁桥皆10公里,位于南阳湖、昭阳湖、独山湖三湖交界的运道处。据明《重修正觉寺碑》记载,元代以前南阳仅有几户人家,因都是段姓,遂称段家行。南阳得名元至顺二年(1331年)在与泗水重合的运河之上建南阳闸以后,靠闸最近的段家行,便以闸名因之。明隆庆元年新开漕渠通过南阳后,人口骤增,商业日盛,南阳遂成市镇,镇名见于嘉靖二十九年(1550年)《重修正觉寺碑》文中。

南阳镇由陆地变成湖中之岛是在清初。数百年间,南阳这座兴旺的运河码头和市镇,经常处于南北逆流的不断侵袭和威胁之中,时常被包围,时而被水淹,迫使当地地势不断提高,以免淹没。南阳镇终于在昭阳湖、独山湖与南阳湖的衔接处,存留于运河两堤之上,以宽阔的运河河面为“街面”,显现出她独特的自然景观。清代以后,因南阳镇北去济宁、南去夏镇均为一日航程,得此地利,南阳成为南北槽船、商船必驻之地,是湖区商贸集散中心,时有“小济宁”和“小苏州”之誉。为古运河四大名镇之一。

自漕运新渠开通以后,为护理运河,明宣德六年(1431年)曾在南阳建河桥驿署、管河厅和闸管厅;清政府则在此设守备、管河主簿,专管防务、监运收税,管理运河水闸,接送保护皇粮等。皇帝走水路南巡必经南阳,常常泊船停船数日。南阳镇水运之便,迅速繁荣发展。当年,康熙皇帝、乾隆皇帝下江南走水路必经过南阳古镇,在这里接见山东地方官员,在戏楼听戏,在书房读书,留连于湖光美景,徜佯于古镇市井,留下了传奇般的故事和佳话。

镇内有东西、南北两条大街,还有牌坊、井子、西渔市等小街和东西南北四处商埠码头,街面均青石板铺砌,街两侧为石垒台阶,台阶之上建造屋檐,夏季时扎搭过街凉棚。有“晴不见日,雨不漏水”之称。这里有横卧运河之上的石拱桥、闸桥,连接着运河两岸人家,枕水而居,不是江南胜似江南。长长街上的店铺林立,依河而成的长长窄窄的街巷,和错落有致的豪华在当时是颇有名的,有民谣曰:“南阳的瓦屋、两城的楼,鲁桥的厦檐到两头”。古镇上有几座酒楼、茶庄等中大型建筑,还有竹物场、粮行、客栈、杂物店、绸布庄、当铺,商店鳞次栉比,字号显赫,一派繁荣景象。

 “绿水青山,就是金山银山”。运河岸边的南阳古镇,在党和当地政府的领导下,锐意进取,创新开拓,注重生态环境建设,维护和利用各类资源,科学规划,提档升级,切实做大做强文旅业文章,造福当地百姓。现在的南阳镇,在承传千载古韵,弘扬经济发展中业已成为了一颗璀璨的“运河明珠”,放射出绚丽迷人的光彩。(徐景春  宋志刚  周根锁)

速豹新闻网·山东商报编辑:谢学刚
分享到: